青霉素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用药前皮试、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及时对症处理、调整药物使用以及用药期间严密监测等。具体措施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用药前皮试
青霉素过敏反应较为常见,用药前需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将稀释后的青霉素溶液注射至前臂皮内,观察20分钟是否出现红肿、瘙痒等反应。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并记录过敏史避免再次接触。
2、合理控制用药剂量
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超量或长期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可能引发头痛、抽搐等神经毒性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防止药物蓄积。
3、及时对症处理
若出现皮疹、瘙痒等轻度过敏反应,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发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过敏时,需立即停用青霉素,并紧急注射肾上腺素抢救。
4、调整药物使用
对于反复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的患者,建议改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复方制剂。若发生伪膜性肠炎等二重感染,需停用青霉素并口服甲硝唑片调节菌群。
5、用药期间严密监测
静脉滴注青霉素时应控制输注速度,密切观察30分钟内的生命体征。长期用药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出现肌肉震颤或口腔白斑等异常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使用青霉素期间若出现心慌、喉头水肿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用药前需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及用药史,治疗过程中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延长疗程。医护人员应备齐急救设备,确保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能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