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需注意伤口护理、活动休息、饮食调理、观察恶露以及情绪管理等方面,以促进身体恢复。具体注意事项需结合个人恢复情况,并遵医嘱执行。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摩擦。遵医嘱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是否有红肿、渗液或流脓等感染迹象。若出现异常疼痛、发热等,需及时就医处理。术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或过度弯腰,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活动休息
术后6小时内需去枕平卧,之后可逐渐尝试翻身和下床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初期活动需家属搀扶,避免摔倒。术后1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日常活动需注意避免压迫腹部切口。
3、饮食调理
术后6小时可饮温水,排气后逐渐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饮食需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搭配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油腻或易胀气食物,哺乳期产妇需保证每日摄入足够水分。
4、观察恶露
术后需注意阴道出血量和颜色变化,正常恶露会由鲜红逐渐转为淡红、白色,持续4-6周。若出血量突然增多、出现血块或伴有恶臭,可能提示宫腔感染或胎盘残留,需立即就医。每日更换产褥垫,保持会阴部清洁。
5、情绪管理
产后需关注心理状态,家人应给予充分支持。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或对婴儿产生排斥感,需警惕产后抑郁,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哺乳困难时可咨询产科护士学习正确衔乳姿势。
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若超过38℃可能提示感染。禁止盆浴至少6周,同房需在恶露排净且医生评估恢复后进行。产后42天需返院复查子宫复旧情况,哺乳期需注意避孕措施选择。出现头晕、呼吸困难或下肢肿胀等情况时,应及时联系产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