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针的正确注射需要根据伤口情况、既往免疫史等因素综合判断。通常包括评估伤口类型、选择疫苗种类、确定注射部位与剂量等步骤,注射后需密切观察反应并记录时间。
1、评估伤口类型
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和受伤环境判断破伤风感染风险。清洁小伤口且完成全程免疫者可能无需接种,被土壤、铁锈污染的深部伤口需立即注射。对于高风险伤口且免疫史不全者,需联合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2、选择疫苗类型
主动免疫选用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适用于全程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被动免疫采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或免疫球蛋白(TIG),TAT使用前需皮试,阳性者采用脱敏注射法。TIG无需皮试且过敏反应较少。
3、注射部位与剂量
成人选择上臂三角肌肌注,儿童建议大腿前外侧肌注射。TTCV每次0.5ml,加强免疫剂量相同。TAT常规预防剂量1500-3000IU,治疗剂量5万-10万IU。TIG预防剂量250-500IU,深部肌肉注射。
4、接种时间要求
未完成基础免疫者需在第0、1、7月接种三剂。加强免疫每10年注射一次。高风险暴露后应24小时内接种,超过3周仍建议补种。
注射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有无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硬结,通常2-3天自行消退。接种完成后应详细记录疫苗批号、接种时间及部位,便于后续免疫程序跟进。特殊人群如孕妇可安全接种TTCV,但禁用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