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可能是由环境干燥、皮肤屏障受损、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保湿护理、药物治疗等措施改善。常见解决方法包括日常护理、保湿修复、药物治疗及原发病治疗等。
1、环境干燥
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或长期处于空调房内,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出现干燥脱屑。日常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在40%-60%,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干燥环境中,外出时可佩戴围巾减少冷风刺激。
2、皮肤屏障受损
频繁使用皂基洁面产品、过度去角质或热水烫洗会破坏皮脂膜,导致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建议选择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洗脸水温控制在32-34℃,洗澡时间不超过10分钟,浴后3分钟内及时涂抹保湿霜。
3、皮肤病因素
特应性皮炎、鱼鳞病或乏脂性湿疹等疾病会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常伴有瘙痒红斑。可遵医嘱使用尿素软膏、维生素E乳或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严重者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配合凡士林等封闭性保湿剂加强修复。
4、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维生素A缺乏等疾病会影响皮肤代谢,导致全身性皮肤干燥。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在空腹7mmol/L以下,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配合外用保湿剂。
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每周使用2-3次补水面膜,选择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产品。若干燥伴持续红斑、皲裂或渗液,建议及时到皮肤科进行VISIA检测和角质层含水量测试,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再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