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通常指女性月经周期中卵子从卵巢排出的阶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是生育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一生理过程涉及激素变化及生殖系统的协调运作,正确了解排卵期有助于备孕或避孕。
1、排卵期的定义
排卵期是指成熟卵泡破裂释放卵子的过程,一般发生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对于月经周期28天的女性,排卵日多在周期第14天,排卵期则涵盖排卵日前5天和后4天,共10天左右。此阶段受黄体生成素峰值的触发,卵子进入输卵管等待受精。
2、卵泡发育与激素变化
月经周期开始时,多个卵泡在促卵泡激素作用下发育。优势卵泡逐渐成熟至18-25mm,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子宫内膜增厚。当雌激素达到阈值时,促黄体生成素突然升高引发卵泡破裂,释放卵子进入输卵管,此时基础体温会上升0.3-0.5℃。
3、常见生理症状
部分女性会出现透明拉丝状宫颈黏液分泌增多,呈现蛋清样质地。约20%女性经历排卵痛,表现为单侧下腹短暂隐痛。乳房胀痛、性欲增强以及点滴出血也可能发生,这些症状与前列腺素释放及激素波动相关。
4、计算方法
日历法根据既往6个月经周期推算平均周期长度;基础体温法需连续测量晨起静息体温,发现升温0.3℃以上时判断已排卵;排卵试纸通过检测尿液中促黄体生成素峰值预测排卵时间,准确率可达90%以上。
5、临床意义
排卵期同房受孕概率最高,可达20-30%。对于月经不规律者,超声监测卵泡发育能精确判断排卵时机。备孕女性在此阶段保持每2天一次性生活可提高受孕率,而避孕者需配合屏障避孕法。
建议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观察宫颈黏液或使用排卵试纸监测排卵期。若月经周期紊乱或备孕超过6个月未成功,应及时到妇科进行卵泡监测和激素水平检测。日常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