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酮体是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正常情况下尿液中酮体含量极低,但当机体糖代谢异常或能量供应不足时,脂肪分解加速可能导致尿酮升高。
1、组成与来源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包括三种物质。在健康人群中,肝脏产生的酮体可被其他组织氧化供能,因此尿液中通常只能检测到微量酮体。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或胰岛素缺乏时,脂肪动员增加会导致酮体生成过量。
2、生理与病理因素
短时间饥饿、剧烈运动后可能检测到生理性酮尿。病理性升高常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因胰岛素绝对不足,脂肪大量分解产生过量酮体。妊娠期剧烈呕吐、长期酗酒也可能导致酮尿。
3、临床检测意义
通过尿常规试纸检测可快速筛查酮体,结果分为阴性、弱阳性到强阳性等级。糖尿病患者出现尿酮阳性且伴有多饮、多尿、呼吸深快等症状时,需警惕酮症酸中毒。部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者也可能出现暂时性酮尿。
若尿常规检测发现酮体异常升高,特别是伴有血糖升高、脱水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和尿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避免擅自停用胰岛素。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长期极低碳水化合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