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腰椎穿刺术、脑脊液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学检查以及细胞学检查等,需根据病情需要由医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具体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1、腰椎穿刺术
这是获取脑脊液的主要方法。患者通常取侧卧位,医生在腰椎间隙进行局部消毒和麻醉后,用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收集脑脊液。此方法可用于测量颅内压,并获取标本用于后续分析,术后需平卧休息6小时以减少头痛等并发症。
2、脑脊液常规检查
包括外观观察、细胞计数和蛋白定性检测。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呈脓性浑浊,结核性脑膜炎可能出现毛玻璃样改变。细胞计数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或炎症性疾病。
3、脑脊液生化检查
主要检测葡萄糖、氯化物和蛋白定量。细菌性脑膜炎时葡萄糖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升高;病毒性脑炎则以葡萄糖正常、蛋白轻度升高为特征。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为0.15-0.45g/L,这些指标对鉴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类型有重要意义。
4、微生物学检查
通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或墨汁染色检测病原体。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PCR技术能快速检测病毒核酸。隐球菌性脑膜炎可通过墨汁染色发现典型荚膜,结核性脑膜炎需要抗酸染色查找分枝杆菌。
5、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采用玻片离心法收集细胞,通过特殊染色鉴别细胞类型。发现肿瘤细胞可诊断脑膜癌病,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常见于病毒性脑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寄生虫感染或真菌性脑膜炎。
检查后应去枕平卧4-6小时并适量饮水,出现持续头痛或发热需及时就诊。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临床表现由神经科医生决定,疑似颅内压增高者需先行CT评估,穿刺禁忌证包括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