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面瘫针灸治疗常用哪些穴位?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面瘫针灸治疗通常以祛风通络、调和气血为原则,常用穴位包括阳白、四白、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等,需由专业医师根据病情辨证选穴。以下为具体分析:

1、阳白

阳白穴位于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该穴属足少阳胆经,针刺阳白可疏调额部经气,改善额纹消失、抬眉困难等症状。常配合四白、攒竹等穴位,促进额肌功能恢复。

2、翳风

翳风穴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为手足少阳经交会穴,可祛风散邪、通络止痛,常用于治疗耳后疼痛及面部麻木。针刺时需注意深度,避免损伤深层血管神经。

3、地仓与颊车

地仓穴位于口角旁0.4寸,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处。两穴均属足阳明胃经,配合使用可调节口周肌肉,改善口角歪斜、流涎等症状。临床常采用透刺法,如地仓透颊车以增强刺激效果。

4、合谷与太冲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太冲(足厥阴肝经)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二者合称“四关穴”,远端取穴可疏通全身气血,调和阴阳,常作为面瘫的辅助配穴。

针灸治疗需在发病急性期(7-10天内)避免强刺激,恢复期可配合电针、艾灸等疗法。患者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同时结合面部肌肉康复训练。若病程超过3个月仍未恢复,建议联合药物治疗或神经修复手术,具体方案需经神经内科或针灸科医师评估后制定。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