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自身免疫因素以及胆汁反流等原因有关。若长期存在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直接侵蚀胃壁组织。感染者常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可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确诊。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联合用药。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食用腌制食品、辛辣食物或过量饮酒会反复刺激胃黏膜。此类患者多伴随反酸、嗳气症状,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同时可遵医嘱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缓解症状。
3、药物刺激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修复能力。此类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瑞巴派特片等胃黏膜保护剂。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焦虑情绪。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体征,或体重进行性下降,应立即前往消化内科进行胃镜复查,排除癌变风险。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