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牙是否需要拔除通常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牙齿的位置、是否引发症状以及是否影响邻牙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若埋藏牙未引起不适且无并发症,一般无需处理;但若出现感染、压迫邻牙或影响咬合时,则建议积极治疗。
1、无症状且无并发症
若埋藏牙完全埋伏于颌骨内且未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通常无需拔除。例如位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域的垂直阻生牙,若与邻牙存在足够间隙且无囊肿形成,可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如每年1-2次曲面断层片)进行动态观察,无需立即干预。
2、引发感染或疼痛
埋藏牙周围牙龈反复发炎形成冠周炎时,需根据感染程度选择处理方案。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炎症,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局部冲洗。若反复发作超过3次/年或形成含牙囊肿,则需通过外科手术拔除患牙并清理病变组织。
3、影响邻牙或咬合
当埋藏牙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牙列拥挤或正畸治疗受阻时,通常需要拔除。例如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导致侧切牙牙根吸收超过1/3,或正畸治疗需创造间隙时,需在锥形束CT精确定位后实施微创拔牙术,术后配合正畸牵引调整咬合关系。
存在埋藏牙者建议尽早就诊口腔颌面外科,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牙齿与邻牙、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即使选择保守观察,也应每6-12个月复查全景片监测变化,避免继发囊肿或肿瘤风险。治疗决策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年龄、牙位及口腔整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