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是一种保钾利尿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钾血症、胃肠道不适、内分泌紊乱等。具体应用和不良反应需根据患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评估。
1、高血压
螺内酯可通过拮抗醛固酮受体减少钠离子重吸收,促进水分排出,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压。尤其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或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常与其他降压药联合使用。
2、心力衰竭
该药能抑制醛固酮引起的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重构。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螺内酯与ACEI类药物联用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但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3、肝硬化腹水
通过竞争性抑制醛固酮对肾小管的作用,螺内酯可增加钠排泄并减少钾丢失,常与呋塞米联合用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需注意避免电解质紊乱。
1、高钾血症
因抑制肾小管排钾,可能引发血钾升高,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联用ACEI类药物时风险显著增加,需定期监测电解质。
2、胃肠道反应
约10%-15%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通常与剂量相关,餐后服用可减轻不适,持续不缓解需调整用药方案。
3、内分泌影响
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紊乱,这与药物干扰性激素代谢有关,停药后多数可逆,必要时需进行乳腺超声检查。
使用螺内酯期间应每周监测血钾及肾功能,避免与含钾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同服。用药过程中若出现肌肉痉挛、心悸或皮疹,应立即停药并就医。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