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应注意加强休息、保持卫生、合理饮食、观察症状以及做好避孕措施等。流产后身体较为虚弱,需通过多方面调理促进恢复,并密切观察身体变化。
1、加强休息
流产后应卧床休息2~3天,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1个月内不宜进行跑跳、游泳等运动。充足的休息有助于子宫内膜修复,降低子宫脱垂风险。日常可适当在室内散步促进恶露排出,但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保持卫生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次,及时更换卫生巾和内裤,术后2周内禁止盆浴、阴道冲洗。流产后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需严格预防逆行感染,建议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性生活需在恶露干净后恢复。
3、合理饮食
多摄入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配合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适当食用红枣、猪肝等补血食物。需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饮食,禁止饮酒以免影响子宫收缩,术后1周可适量饮用红糖水促进淤血排出。
4、观察症状
流产后阴道出血一般持续7~10天,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持续时间超过14天或伴有组织物排出,需警惕宫腔残留。出现发热、剧烈腹痛、分泌物异味等情况时,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应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检查和血常规检测。
5、做好避孕
流产后卵巢可在2~3周恢复排卵,需严格避孕6个月以上。建议选择避孕套或短效避孕药,避免使用宫内节育器等侵入性避孕方式,为子宫内膜修复提供良好环境。
流产后需遵医嘱按时服用益母草颗粒、头孢克肟片等药物促进恢复,术后1周、2周需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情况。若出现持续性下腹坠痛、异常阴道排液或月经周期紊乱等情况,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排查宫腔粘连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