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水症是狂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属于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多见于被携带病毒的犬类或野生动物咬伤后,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特征性症状。
狂犬病毒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唾液进入人体后,会沿神经轴索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病毒在脑内大量复制后,主要累及脑干、小脑等区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神经兴奋性异常升高。典型症状包括咽喉肌群痉挛引发的吞咽困难、对液体刺激过度敏感的恐水反应,以及因交感神经亢进出现的流涎、多汗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弛缓性瘫痪、昏迷,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
预防恐水症的关键在于暴露后及时处理,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并尽快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所有温血动物咬伤均有传播风险,特别是未接种疫苗的犬只、猫、蝙蝠等。若已出现恐水、怕风等典型症状,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因此暴露后预防接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