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这两种类型均会导致眼压升高和视神经损伤,但具体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1、发病机制
开角型青光眼是因房水排出通道(小梁网)逐渐发生阻塞,导致房水外流受阻,眼压缓慢升高。而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虹膜向前膨隆,使房角突然关闭,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急剧上升。前者的房角结构通常是开放的,后者房角狭窄或闭合。
2、临床表现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在晚期出现视野缺损时才被发现,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表现为突发性眼痛、头痛、视力骤降、虹视现象,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需紧急处理。慢性闭角型患者则可能有反复眼胀、视物模糊等前驱症状。
3、治疗方式
开角型青光眼首选降眼压药物治疗,如使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必要时联合激光小梁成形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需立即用毛果芸香碱缩瞳,配合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眼压,待眼压控制后需行激光虹膜周切术或白内障手术解除房角阻滞,预防再次发作。
若出现视力下降、眼胀头痛等症状,尤其是突发性剧烈眼痛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眼压测量、房角镜及视野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眼压和视神经情况,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