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包括静脉炎、感染、液体外渗、过敏反应以及循环负荷过重等。这些情况可能因操作、药物或患者自身因素引起,需及时处理。
1、静脉炎
静脉炎多因药物刺激性强或无菌操作不规范导致。患者输液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硬结。处理时需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遵医嘱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硫酸镁湿敷等缓解症状。
2、感染
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或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表现为穿刺点化脓、发热、寒战等症状。需及时拔除导管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
3、液体外渗
老年患者或血管脆性增加者易发生药液渗入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肿胀、苍白、温度降低。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必要时用50%硫酸镁溶液冷敷促进吸收。
4、过敏反应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类易引发过敏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皮疹、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表现。需立即停止输注过敏药物,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抢救措施。
5、循环负荷过重
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或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需立即调慢滴速,取半卧位,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
进行静脉输液时,患者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肢体过度活动。若出现局部疼痛加剧、皮肤颜色改变或全身不适,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输液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滴速,特殊药物需使用专用输液通路,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