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常见情况包括药液渗出、静脉炎、感染、过敏反应及循环负荷过重等,需及时干预以避免病情加重。
1、药液渗出
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穿刺部位,避免继续输注加重局部肿胀。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早期可冷敷减轻疼痛,24小时后改为热敷或硫酸镁湿敷促进吸收。若外渗药液具有刺激性,需遵医嘱使用透明质酸酶等药物封闭治疗。
2、静脉炎
停止当前输液并拔除针头,避免患肢继续活动。局部外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肝素钠乳膏,缓解红肿和硬结。若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发热,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感染
立即拔除输液装置并对穿刺点消毒处理,留取血液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使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必要时需手术清除脓肿病灶。
4、过敏反应
立即停止输注可疑药物并更换输液管路,确保气道通畅。轻度皮疹可口服氯雷他定片,严重者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出现喉头水肿或休克时需紧急气管插管及扩容抢救。
5、循环负荷过重
立即调慢或终止输液,取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通过酒精湿化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遵医嘱静脉注射呋塞米片促进液体排出,同时使用西地兰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静脉输液期间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全身反应,出现疼痛、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切勿自行调整滴速或处理并发症,所有治疗需在医疗监护下规范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