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颈椎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或长期劳损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统称。其发生与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韧带增厚等因素密切相关,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或脊髓,从而引发相应的症状。
颈椎病通常由颈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弹性下降开始,逐渐出现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当增生的骨赘或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时,可能引起颈肩部放射性疼痛和上肢麻木;压迫脊髓时可出现四肢乏力、步态不稳等运动功能障碍;若压迫椎动脉则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表现为眩晕、头痛等症状。长期低头工作、枕头使用不当、颈部外伤以及年龄增长都是常见诱发因素。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子设备,建议每隔40分钟进行颈部伸展运动。睡眠时选择高度适宜的枕头,加强颈肩部肌肉锻炼有助于延缓颈椎退变。若出现持续性颈部疼痛、肢体麻木或行走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诊,通过X线、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理疗、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