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大肠的末端部分,主要承担吸收水分、储存和排出粪便的功能。它由结肠和直肠两部分构成,位于腹腔内,连接小肠末端至肛门。
结肠围绕在小肠周围,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个部分,主要负责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电解质。直肠则位于盆腔内,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门,主要作用是暂时储存粪便,并通过神经反射引发排便。结直肠黏膜层分布的大量腺体可分泌黏液,保护肠壁并帮助粪便排出。常见的结直肠疾病包括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及痔疮等,可能引发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与饮食高脂肪低纤维、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筛查,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膳食均衡,增加纤维素摄入,避免久坐和过度饮酒。若出现持续便血、体重下降或排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消化科就诊,完善肠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