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感染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于肺部但也可累及其他器官。这种感染通常具有传染性强、病程长等特点,及时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1、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感染的致病菌,属于抗酸杆菌。该细菌在人体内可长期潜伏,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重新活跃并引发症状。其细胞壁结构复杂,对干燥、低温等环境有较强抵抗力,常规消毒方法难以彻底灭活。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细菌的飞沫核可被他人吸入。少数情况下可通过消化道或皮肤伤口感染,母婴垂直传播较为罕见。密闭空间、人群密集场所的传播风险较高。
3、常见类型
肺结核占所有结核病的80%以上,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咯血、低热盗汗等。肺外结核可累及淋巴结、骨骼、泌尿系统等部位,其中结核性脑膜炎和骨结核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部分感染者可能处于潜伏状态而无明显症状。
确诊结核感染需结合胸部CT、痰涂片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等结果。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原则,通常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组合,疗程不少于6个月。接触感染者后应及时进行筛查,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