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部的穴位主要有涌泉穴、太冲穴、昆仑穴等,不同穴位的位置和功效有所区别。日常可通过按摩、艾灸等方式刺激穴位,但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操作。
1、涌泉穴
该穴位位于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属于足少阴肾经。中医认为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具有滋阴降火、开窍宁神的功效,常用于改善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小便不利等症状。临床常采用指腹点按或艾灸的方法进行刺激,每次操作3-5分钟。
2、太冲穴
此穴位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属于足厥阴肝经。太冲穴被称为“消气穴”,具有疏肝理气、平肝熄风的作用,对头痛、眩晕、月经不调等症状有调节效果。按摩时可沿第1、2跖骨间隙向指尖方向推按,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孕妇慎用此穴。
3、昆仑穴
位于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该穴位具有舒筋活络、清头明目的功效,常用于缓解腰背疼痛、足跟肿痛、头痛目眩等症状。刺激方法包括拇指垂直按压或艾条悬灸,每次持续2-3分钟,高血压患者操作时需注意力度。
日常进行穴位保健时,建议先使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注意避免在皮肤破损、感染部位施术,糖尿病患者因足部感觉迟钝需格外谨慎。若出现不适症状或疾病状态,应及时到正规医院针灸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