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是指脊椎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肿瘤等因素导致。该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可损伤神经引发瘫痪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外伤因素
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是外力冲击,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椎体压缩、碎裂或移位,引发剧烈疼痛和活动障碍。
2、病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如咳嗽、弯腰即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肿瘤或转移瘤破坏椎体结构后,也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
3、骨折类型分类
根据损伤机制可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屈曲牵张性骨折等类型。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胸腰段椎体前柱受损,爆裂性骨折多伴随骨块突入椎管压迫神经。
出现脊柱损伤后应保持制动,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临床诊断需结合X线、CT及MRI检查,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支具固定、椎体成形术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高危人群应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日常活动做好防护措施降低外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