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急性应激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

黄鹏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侵入性症状、负性心境、解离症状、回避行为以及警觉性增高等。这些症状可能在遭受重大创伤事件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

1、侵入性症状

患者会反复出现与创伤事件相关的痛苦记忆、梦境或闪回,甚至可能在清醒时产生身临其境般的错觉。这种不受控制的回忆可能导致患者突然出现惊恐发作、心跳加速等生理反应。

2、负性心境

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可能出现自责、绝望等消极心理。部分患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疏离感,出现对未来失去希望等认知改变,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意念。

3、解离症状

常见现实感丧失或人格解体,患者可能感觉周围环境不真实,或出现自我意识分离现象。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缺失,无法回忆创伤事件的重要细节,时间感知也可能出现错乱。

4、回避行为

患者会刻意避开与创伤相关的场所、人物或话题,拒绝讨论相关事件。这种回避可能扩展到所有可能引发回忆的刺激物,如特定气味、声音或视觉线索,导致社交活动明显减少。

5、警觉性增高

表现为过度警觉、易受惊吓,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注意力集中困难。患者可能出现无明确原因的愤怒爆发,或表现出坐立不安、肌肉紧张等运动性激越症状。

若出现上述症状超过1个月,需警惕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建议及时寻求心理科或精神科专业帮助,早期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等干预措施。家属应注意保持稳定的支持环境,避免强行要求患者回忆创伤经历,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自伤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