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急性黄疸型肝炎?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性疾病,以黄疸为主要特征。其病因包括病毒感染、药物或毒素损伤等,典型症状为皮肤和眼睛黄染,需通过医学检查确诊并及时治疗。

1、病因

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由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部分患者因服用肝毒性药物如异烟肼、对乙酰氨基酚,或接触化学毒素导致肝细胞损伤。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非感染因素也可能诱发。

2、症状

患者早期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部分患者伴随肝区胀痛、皮肤瘙痒及轻度肝肿大。

3、诊断

通过肝功能检查可见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异常。病毒学检测能明确肝炎类型,如甲肝抗体IgM阳性。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必要时需进行凝血功能及肝活检评估损伤程度。

4、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饮食。药物治疗包括甘草酸制剂护肝、茵栀黄退黄,病毒性肝炎需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需人工肝支持治疗,避免发展为肝衰竭。

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滥用药物。出现持续黄疸或意识模糊等重症表现时,需立即就医监测肝功能变化。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功指标,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