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穹窿穿刺是妇科常用的诊断性操作,主要用于获取盆腔积液或血液样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术前准备、体位调整、消毒铺巾、穿刺操作以及术后处理等环节,需由专业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1、术前准备
患者需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医生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禁忌证,准备穿刺针、无菌手套、消毒液、标本容器等器械。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缓解紧张情绪。
2、消毒铺巾
对外阴及阴道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使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再次消毒阴道后穹窿及宫颈部位,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3、穿刺操作
用宫颈钳夹持宫颈后唇并向前上方牵拉,充分暴露后穹窿。选择后穹窿最膨隆处或宫颈后唇与阴道壁交界处下方1厘米作为穿刺点,持18号腰穿针与宫颈平行方向刺入2-3厘米,感受到落空感后停止进针。缓慢回抽液体,若抽出暗红色不凝血提示可能有宫外孕,抽出脓液则考虑盆腔感染。
4、标本处理
抽取足量标本后迅速拔针,将液体注入无菌试管送检。穿刺点通常无需缝合,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2-3分钟即可。
5、术后观察
嘱患者卧床休息3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持续性腹痛或阴道流血,24小时内避免盆浴及性生活,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需遵医嘱。
该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凝血功能障碍、盆腔严重粘连、妊娠期女性应谨慎。术中若发现大血管损伤导致活跃出血,需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止血措施。术后出现发热、剧烈腹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