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综合判断。若出现颌面部肿块、疼痛或功能障碍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1、临床检查
医生会通过视诊和触诊初步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质地及活动度,观察是否伴随皮肤黏膜异常、张口受限或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会询问患者病史,包括肿块生长速度、疼痛特点等,以初步区分良恶性肿瘤的可能。
2、影像学检查
CT或MRI可清晰显示肿瘤范围、与周围骨质及血管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破坏或浸润。X线片有助于观察颌骨内病变的形态,超声检查则用于评估软组织肿块的囊实性。部分病例需结合放射性核素扫描辅助诊断。
3、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是确诊肿瘤性质的金标准。病理报告可明确肿瘤类型(如成釉细胞瘤、鳞癌等),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制定。特殊情况下需结合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进一步分型。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烟草、酒精等。若发现颌面部异常增生、溃疡经久不愈或短期内快速增大的包块,应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尽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