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通常分为采集样本、实验室检测以及结果分析与报告三个步骤,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完成。检测流程需严格遵循生物安全规范,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1、采集样本
医护人员会使用一次性拭子在被检测者的咽喉或鼻腔深处擦拭,收集黏膜细胞样本。常见采集方式包括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两种,需将拭子紧贴扁桃体、咽后壁或下鼻道底部旋转停留10-15秒。采集后的拭子需立即放入含病毒保存液的采样管,低温保存并在2-4小时内送检。
2、实验室检测
样本送至PCR实验室后,检验人员通过核酸提取仪分离病毒RNA,加入引物、探针等试剂进行扩增反应。整个检测过程需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经过预变性、退火、延伸等35-40个温度循环,通过荧光信号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
3、结果分析与报告
扩增曲线达到设定阈值时,仪器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常规检测需4-6小时出具结果,大规模筛查可能延长至12-24小时。阳性结果需用不同试剂复核检测,最终由主管技师审核签发报告,可通过健康码、短信或纸质报告等形式反馈。
进行核酸检测前2小时应避免进食、吸烟或嚼口香糖,采样时需正确佩戴口罩,保持1米间距。若出现干咳、咽痛等不适症状,建议选择单管单检方式。检测后如发现结果异常,应及时联系当地疾控部门进行复检和流行病学调查。所有医疗废物均需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理规范进行高压灭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