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铁血黄素是一种由铁和蛋白质组成的色素颗粒,通常由血红蛋白分解产生,常见于出血或溶血后的组织或体液中。它是体内铁储存的一种形式,可在巨噬细胞内积聚或沉积于组织中。
1、形成机制
当红细胞破裂或血管出血时,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被释放,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含铁血黄素。这种颗粒在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中逐渐沉积,显微镜下呈现金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状,普鲁士蓝染色呈蓝色反应。
2、病理意义
含铁血黄素沉积通常提示存在慢性出血、血管损伤或溶血性疾病。在肺部可见于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在肾脏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在皮肤则常见于紫癜性疾病。长期沉积可能引发组织纤维化或器官功能损伤。
3、检测方法
临床可通过痰液、肺泡灌洗液或组织活检进行镜检,利用特殊染色鉴定含铁血黄素颗粒。尿液中的含铁血黄素检测对诊断慢性血管内溶血具有重要价值,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常呈现阳性。
若体检发现含铁血黄素沉积或存在咳血、血尿、贫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血液科或呼吸科就诊,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接触溶血性毒物,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铁代谢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