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折后如何正确进行康复训练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包括早期活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及手术治疗等方法,以促进恢复并减少并发症。

1、早期活动

骨折固定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未固定关节的被动或主动活动。例如手指、脚趾的屈伸运动,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需注意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防止二次损伤。

2、物理治疗

骨折后2周左右可开始热敷、红外线照射或低频电刺激等治疗,每次15-20分钟。这些方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痂形成,同时缓解肿胀疼痛。治疗频次需根据恢复情况调整。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伴有肿胀者可配合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改善循环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禁忌证。

4、功能锻炼

骨痂形成期(约4-8周)可进行渐进性抗阻训练,如踝泵运动、直腿抬高、握力训练等。骨折临床愈合后需进行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如肘关节屈伸、膝关节屈曲等,每日3组,每组10-15次。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移位或开放性骨折,在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根据骨折类型制定康复计划。术后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6周后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12周后根据影像学结果决定负重程度。

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愈合进度,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建议加强钙和蛋白质摄入,保持每日1000-1500mg钙和1.2-1.5g/kg体重的蛋白质补充。避免吸烟饮酒,防止血管收缩影响愈合。若训练中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加剧,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