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是宫颈因病原体感染、机械刺激或化学物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引发的炎症反应,常见于育龄期女性。根据病因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多与感染、损伤或内分泌异常有关。
1、病原体感染
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是主要诱因,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人乳头瘤病毒等。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或性传播疾病患者感染风险较高,病原体通过宫颈黏膜入侵引发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反应。
2、机械刺激或化学物质
妇科手术操作、宫内节育器放置、人工流产等可能损伤宫颈组织。使用高浓度阴道冲洗液或劣质避孕套中的化学物质也会破坏宫颈局部微环境,导致黏膜屏障受损继发感染。
3、激素水平变化
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宫颈黏膜变薄、分泌物减少,局部抵抗力降低。常见于绝经期女性或卵巢功能衰退者,这类人群更易受病原体侵袭形成慢性宫颈炎。
患者常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性交后出血、下腹坠痛等症状。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炎症长期存在可能引发宫颈息肉、纳氏囊肿等病变。临床需通过妇科检查、宫颈分泌物培养、HPV检测等进行诊断。建议出现异常分泌物或接触性出血时及时就诊,日常注意性卫生并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