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通常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常见的致病病原体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导致他人感染。
1、飞沫传播
感冒患者在打喷嚏或咳嗽时,会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颗粒,周围人群如果吸入这些飞沫就可能被感染。在密闭空间或人群密集场所,这种传播方式尤为显著。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可降低感染风险。
2、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患者的手部接触口鼻分泌物后,再污染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健康人触摸这些污染物后若未及时洗手,再触碰眼、鼻等黏膜部位时可能被感染。定期用含酒精洗手液清洁双手能有效阻断传播链。
3、易感人群差异
免疫力较弱的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感染风险更高。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复制,引发鼻塞、咽痛等症状。部分人群感染后可能成为无症状携带者,仍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
建议感冒患者佩戴口罩并注意咳嗽礼仪,患病期间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健康人群应保持室内通风,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消毒双手。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