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感到怕冷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影响、免疫反应以及代谢加快等原因有关。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导致体温异常变化,从而引起畏寒症状。
1、体温调节中枢影响
感冒病毒入侵人体后,可能会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此时人体需要通过收缩皮肤血管、减少散热来提升体温,此时体表温度感知降低,便会明显产生寒冷感。这种现象在体温上升期尤为明显。
2、免疫反应
当机体识别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会释放白细胞介素-1、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这些物质不仅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对抗病毒,同时也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增强冷觉感受器的敏感度。部分患者会出现寒战反应,通过骨骼肌节律性收缩产热。
3、代谢加快
体温升高时机体基础代谢率增加约13%,能量消耗加剧。虽然体内产热增加,但体表血管持续收缩导致皮肤温度降低,形成“内热外寒”的状态。这种体表与环境温差增大,会强化寒冷的主观感受。
若畏寒伴随高热不退或持续超过3天,建议及时就诊检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日常应注意保暖,适量饮用温水,保持室温在22-24℃为宜。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发展,特别是出现意识改变、呼吸困难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