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证的诊断要点主要包括喂养史、形体消瘦、脾胃症状、精神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支持等。该病多见于小儿,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1、喂养史
疳证的发生多与长期喂养不当有关,如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饮食偏嗜或病后失调等。部分患儿可能存在慢性腹泻、寄生虫感染等消耗性疾病病史,导致营养吸收障碍,逐渐发展为疳证。
2、形体消瘦
患儿体重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表现为面黄肌瘦、皮肤干枯、腹部凹陷或膨隆。毛发稀疏发黄,肌肉松弛无力,身高增长缓慢,严重者可出现“皮包骨”样体征。
3、脾胃症状
常见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大便溏薄或夹杂不消化食物残渣。部分患儿出现异食癖,如喜食泥土、纸张等非食物物品。舌象多表现为舌淡苔薄白或花剥,指纹淡紫。
4、精神症状
初期表现为烦躁哭闹、睡眠不安,后期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哭声低微。病情严重者可见眼干羞明、夜盲等维生素A缺乏症状,或出现水肿、贫血等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常提示贫血,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降低。微量元素检测可见锌、铁等缺乏,粪便检查可能发现脂肪球或寄生虫卵,有助于明确病因。
若孩子出现进行性消瘦、食欲异常或发育迟缓,建议及时到儿科或中医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询问喂养史、观察体征并结合血液生化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需调整饮食结构,循序渐进补充营养,同时针对病因进行驱虫、补充微量元素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