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节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病变,是否属于疾病及其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病因评估。常见的肝结节包括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等良性病变,以及肝癌等恶性病变,治疗方法需根据性质决定,通常包括观察随访、手术切除等。
1、肝结节的性质
肝结节并不等同于疾病,需明确其性质。良性结节如肝血管瘤、肝囊肿多为先天性或退行性变,生长缓慢且无自觉症状。恶性结节则可能与乙肝、肝硬化等基础肝病相关,存在癌变风险。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可初步鉴别。
2、肝结节的严重性
良性结节通常不严重,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时无需特殊处理。恶性结节如原发性肝癌则属于严重疾病,可能出现腹痛、消瘦、黄疸等表现,需立即干预。部分肝硬化结节存在恶变倾向,需定期监测其大小和血流变化。
3、肝结节的治疗方法
对于良性结节,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观察变化。体积较大或压迫周围器官的血管瘤,可考虑介入栓塞或腹腔镜切除。恶性结节需根据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早期肝癌可行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中晚期可采用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免疫治疗或肝动脉化疗栓塞。
发现肝结节后应及时到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完善增强CT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掩盖病情,伴有乙肝、肝硬化者需严格戒酒并抗病毒治疗。随访期间若出现结节快速增长、边界模糊或肿瘤标志物升高,应高度警惕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