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针对肝癌的微创治疗技术,通常包括定义、适应症以及优势等要点。该方法通过高温灭活肿瘤细胞,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但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
1、定义
肝癌射频消融术是在影像技术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精准穿刺至肿瘤部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60-100℃的热效应,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该过程无需开腹,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单次治疗时长约30-60分钟,术后仅留针眼大小创口。
2、适应症
适用于单发肿瘤直径≤5cm,或多发肿瘤不超过3个且最大直径≤3cm的患者。对于肝硬化严重无法耐受手术者、肿瘤位置特殊者,或作为肝移植前的过渡治疗,该方法可替代部分切除术。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肝癌患者接受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40-60%。
3、优势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短(通常3-5天)、并发症发生率低(约5-10%)、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对于复发病灶,可多次进行消融治疗。研究显示直径≤3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超过90%,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特别适合合并肝硬化患者。
接受该治疗需经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范围,术后需定期复查增强CT评估消融效果。治疗前后应配合护肝治疗,术后三个月内每月复查甲胎蛋白指标。具体治疗方案需由肝胆外科医师根据肿瘤分期、肝功能储备等情况综合制定,患者不可自行选择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