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发病主要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肺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该细菌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进入空气并被他人吸入肺部,导致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在肺泡内繁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结核结节,并可能伴随干酪样坏死。典型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
2、免疫力下降
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更易感染结核杆菌或使潜伏感染重新活动。糖尿病、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等均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例如HIV感染者因CD4+T细胞减少,对结核杆菌的清除能力显著下降,其肺结核发病率是健康人群的20-30倍。
3、环境因素
居住拥挤、通风不良、医疗卫生条件差等环境会增加感染风险。监狱、难民营等密闭空间更易造成结核杆菌传播。此外,长期接触硅尘的矿工因肺部防御功能受损,结核病发病率较常人高3倍。寒冷潮湿的气候也可能影响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
确诊肺结核后需规范治疗,通常采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联合治疗6-9个月。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用药原则,避免擅自停药导致耐药性。患者应加强营养,保持室内通风,咳嗽时遮掩口鼻,并定期进行痰菌检查和影像学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