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时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些表现与体温调节中枢异常、代谢加快等因素有关。
1、体温升高
发热的核心表现是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常通过腋温或口温测量发现。感染、炎症反应等因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寒战,表现为肢体不自主颤抖以产生热量。
2、头痛
头部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常见于高热状态,可能与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变化有关。病毒性感冒、脑膜炎等疾病引起的发热更易出现明显头痛,有时伴随头晕或头重脚轻感。
3、乏力
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加约13%,体内能量消耗加速。患者常自觉四肢沉重、精神萎靡,严重时可能出现嗜睡或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4、肌肉酸痛
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堆积会引发骨骼肌酸痛感,流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尤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关节酸痛,尤其在体温骤升阶段更为显著。
5、食欲减退
发热时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蠕动减慢,常伴随口干舌燥、味觉改变。患者可能出现厌食、恶心等表现,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奶或进食量减少。
出现发热建议保持充足休息,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体温持续超过39℃、伴有意识改变或发热超过3天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查明病因。注意避免自行滥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特别是儿童及有基础疾病者需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