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掏疼了可以通过停止自行掏耳、消毒处理、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到耳鼻喉科就诊检查。
1、停止自行掏耳
掏耳导致疼痛后应立即停止继续掏挖,避免使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再次刺激耳道,防止损伤加重或引发感染。
2、消毒处理
若外耳道皮肤有轻微破损,可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减少细菌感染风险。操作时动作需轻柔,避免液体流入耳道深部。
3、药物治疗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红肿、渗液,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疼痛明显者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
4、预防感染
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洗头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口,避免污水进入。治疗期间不要佩戴入耳式耳机,减少对耳道的物理刺激。
5、及时就医
若出现耳道出血、听力下降、持续耳鸣或剧烈疼痛,需警惕鼓膜穿孔可能。应及时通过耳内镜、听力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必要时进行鼓膜修补等治疗。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耳道耵聍通常可自行排出。若出现耳部不适,建议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使用专用器械处理,切勿自行使用尖锐物品掏挖,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