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排干净前的症状通常包括颜色变浅、出血量减少、腹痛减轻、血腥味变淡以及体温正常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1、颜色变浅
恶露颜色会逐渐由鲜红转为淡红,最后变为白色或透明。早期恶露以血性为主,颜色较深,随着子宫恢复,血液成分减少,颜色逐渐变浅。若持续鲜红色超过两周,可能存在子宫复旧不良。
2、出血量减少
正常恶露量会从产后前3天每天250ml左右逐渐减少至点滴状。产后1周后日用卫生巾更换频率应减至3-4次/日。若出现突然出血增多,需警惕胎盘残留或凝血功能障碍。
3、腹痛减轻
伴随宫缩痛逐渐缓解,从产后前3天较明显的阵发性疼痛,转为偶发隐痛。哺乳时因催产素分泌可能引发短暂宫缩痛,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4、血腥味变淡
正常恶露应有轻微血腥味但不刺鼻。若出现腐臭味或鱼腥味,可能提示宫腔感染,需结合体温变化判断。产后感染多发生在分娩后10天内。
5、体温正常
正常恶露排出期间体温应维持在36-37.5℃之间。若出现持续低热或突发高热,伴随寒战、头痛等症状,可能提示产褥感染,需立即就医。
产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3次,及时更换卫生用品。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盆浴。如发现恶露突然增多、颜色转红、异味明显或伴随发热,应及时到妇产科就诊,进行超声检查及血常规检测。产后42天应按时进行妇科复查,评估子宫复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