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治疗药物疗效因人而异,需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个体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中枢兴奋剂、非中枢兴奋剂、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配合行为干预可获得更好效果。
1、中枢兴奋剂
哌甲酯和苯丙胺类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能通过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改善注意力缺陷。此类药物起效快,约70%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等副作用,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6岁以上儿童及成年患者适用,但心脏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2、非中枢兴奋剂
托莫西汀作为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适用于对中枢兴奋剂不耐受或共患抽动症的患者。该药需持续服用4-6周才能显效,胃肠道反应较常见。对于存在焦虑症状或物质滥用风险的患者更为适宜,但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用量。
3、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可乐定和胍法辛通过调节前额叶皮层活动改善冲动控制,特别适用于共患抽动障碍或攻击行为的患者。这类药物降压作用明显,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通常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需配合行为疗法、家长培训等综合干预措施。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及副作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儿童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