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的部位通常包括桡动脉、肱动脉以及股动脉,方法主要为触诊定位后穿刺采集。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避免自行处理。
1、桡动脉
作为首选的采血部位,桡动脉位于手腕前外侧,位置较浅且易于触摸。在操作时,患者需将手腕适当背伸,医务人员使用食指和中指触摸动脉搏动点,常规消毒后以30~45度角进针,采血后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5~10分钟。该部位并发症少,但需注意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
2、肱动脉
位于肘窝中央偏内侧,通常在桡动脉不易触及时选用。采血时需将患者前臂外展,在肘横纹上方触摸动脉搏动,消毒后垂直进针。因邻近正中神经,操作时需注意控制穿刺深度,采血后需加压包扎避免血肿形成,该部位较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3、股动脉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适用于危重患者或外周动脉搏动微弱的情况。患者需平卧并稍外展下肢,在腹股沟皮肤皱褶处垂直进针。此处血管粗大但靠近股静脉和神经,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采血后需加压止血15分钟以上,肥胖患者较难准确定位。
进行动脉采血时应选择专用血气针,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采血后要及时送检,若出现局部血肿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冰敷并抬高肢体。凝血功能障碍者应延长压迫时间至20分钟,采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及生命体征变化。建议在具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场所进行操作,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