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7项检查结果解读需结合颜色、性状、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隐血试验、脂肪球等指标综合分析。正常结果通常为黄色成形软便,无红细胞、寄生虫及隐血,白细胞0-3个/HP,脂肪球阴性。若指标异常,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或感染相关。
1、颜色和性状
正常大便为黄色或黄褐色,呈条状软便。若出现黑色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陶土色常见于胆道梗阻,稀水样便可能与感染性腹泻有关。黏液或脓血便需警惕肠道炎症或肿瘤。
2、白细胞和红细胞
白细胞超过5个/HP提示肠道感染或炎症,如细菌性痢疾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增多常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肠息肉或结肠癌。若两者同时升高,需排除溃疡性结肠炎。
3、隐血试验
阳性结果可能反映消化道出血,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间歇性阳性可能由痔疮引起,持续阳性需胃镜或肠镜检查排除胃癌、肠癌等疾病。检查前3天需禁食动物血制品以免假阳性。
4、寄生虫和脂肪球
检出虫卵可确诊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病。脂肪球增多提示脂肪消化不良,常见于慢性胰腺炎或胆汁分泌不足。婴幼儿大便出现脂肪球可能与乳糖不耐受相关。
发现异常指标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医生会根据异常项目结合其他检查(如肠镜、血液检查)综合判断。检查前应避免服用铁剂、铋剂等干扰隐血检测的药物,留取标本时应选取异常部分以提高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