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打点滴滚针是怎么回事?

赵艳平 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打点滴时出现滚针可能与患者活动过度、血管条件不佳以及护士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关。滚针指的是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或脱出血管,导致药液外渗或输液不畅,具体原因如下:

1、患者活动过度

输液过程中频繁移动肢体,如弯曲手臂或大幅度活动,容易导致针头在血管内移位。此时针尖可能刺破血管壁,引发局部肿胀、疼痛,甚至药液外渗。此时需立即关闭输液器,通知医护人员重新穿刺。

2、血管条件不佳

老年患者或长期输液者血管弹性较差,血管壁脆性增加,容易发生渗漏。消瘦人群皮下脂肪少,血管固定性差,也易出现针头滑脱。这类情况需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如前臂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

3、护士操作不当

穿刺时进针角度过小或过深,可能导致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腔。胶布固定不牢固时,针柄易受牵拉而移位。新护士操作不熟练时,可能出现送套管不畅等情况,增加滚针风险。

出现滚针后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24小时内可冷敷减轻肿胀。需避免揉压穿刺部位,防止加重皮下出血。若出现皮肤苍白、麻木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评估处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