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排卵的药物通常有氯米芬、来曲唑、促性腺激素、溴隐亭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等,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同药物的适用人群和机制存在差异,需根据患者具体病因进行选择。
1、氯米芬
该药属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通过竞争性结合下丘脑雌激素受体,促进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从而刺激卵泡发育。适用于无排卵型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患者。用药期间需通过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避免卵巢过度刺激。
2、来曲唑
作为芳香化酶抑制剂,可减少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抑制,促使卵泡生长。多用于氯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具有半衰期短、内膜影响小的特点,但可能引发潮热或头痛等不良反应。
3、促性腺激素
包含尿促性素(HMG)和重组人促卵泡激素(FSH),直接作用于卵巢促进多个卵泡发育,常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控制性超促排卵。这类药物需皮下或肌肉注射,使用期间必须严密监测激素水平和卵泡数量,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4、溴隐亭
适用于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的排卵障碍,通过抑制泌乳素分泌恢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血清泌乳素浓度,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和直立性低血压,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
包括GnRH激动剂和拮抗剂,主要用于试管婴儿周期中调控垂体功能,防止过早排卵。激动剂需进行降调节抑制内源性LH峰,而拮抗剂则可快速抑制LH分泌,两者均可精准控制取卵时机。
使用促排卵药物前需完善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卵巢储备功能等检查,排除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常等禁忌证。治疗期间建议记录基础体温,配合均衡饮食和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腹胀、尿量减少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