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除湿胃苓汤如何治疗湿热型湿疹?

任诗峰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除湿胃苓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常被用于治疗湿热型湿疹,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健脾祛湿、清热利湿、调和气血等方面。该方剂通过多途径调节体内湿热状态,改善皮肤症状,具体作用如下:

1、健脾祛湿

方中白术、茯苓等药材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体内水湿代谢。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湿浊内生,通过健运脾气可减少湿邪生成,从而缓解湿疹渗出、皮肤肿胀等湿邪偏盛的表现。

2、清热利湿

配伍茵陈、泽泻等药物,能清泄肝胆及三焦湿热。此类药物具有利尿通淋作用,可加速湿热邪气从小便排出,减轻皮肤红斑、灼热感等热象,同时抑制局部炎症反应。

3、调和气血

当归、川芎等活血药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修复。湿热蕴结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过行气活血可消除皮肤丘疹、结节,减少因搔抓引起的继发性皮损。

4、缓解症状

方中防风、白鲜皮等具有祛风止痒功效,能直接缓解湿疹引起的剧烈瘙痒。这类药物通过调节神经敏感性,阻断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防止皮肤屏障进一步破坏。

5、整体调理

全方兼顾清热与利湿的平衡,避免苦寒伤胃。针对湿热型湿疹虚实夹杂的特点,既祛除实邪又兼顾扶正,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状态,降低湿疹复发概率。

湿热型湿疹患者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该方剂,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配伍。治疗期间应配合饮食管理,避免食用海鲜、辛辣等助湿化热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出现渗液增多或继发感染,应及时就医结合西医外治疗法综合处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