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疫苗是用于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生物制剂,主要针对汉坦病毒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疫苗属于灭活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来降低感染风险,适用于疫区居民及高危人群。
1、疫苗成分
出血热疫苗通常采用汉坦病毒经灭活处理后的病毒株作为抗原成分,并辅以氢氧化铝佐剂增强免疫效果。灭活工艺确保病毒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其免疫原性,可安全诱导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
2、接种对象
重点接种人群包括疫区16-60岁居民、野外工作者及从事农业、粮食加工等行业的人员。学生、部队官兵等集体生活人群也建议接种,高风险地区旅行者可根据暴露风险评估后选择接种。
3、接种程序
基础免疫需接种3剂次,分别在第0天、第7天和第28天各接种1剂。完成基础免疫后,高危人群可在12-24个月内加强接种1剂。特殊情况下可调整接种间隔,但需保证全程接种才能形成有效保护。
4、保护效果
疫苗接种后约1个月抗体阳转率可达90%以上,对同型病毒感染的保护效力为93-97%,免疫持久性可达3-5年。疫苗对异型病毒交叉保护作用较弱,需根据当地流行毒株选择对应疫苗类型。
5、接种禁忌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急性发热期患者、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应暂缓接种。妊娠期妇女需权衡利弊,哺乳期妇女接种后应暂停哺乳3天。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属常见反应。
该疫苗属于二类疫苗,需自愿自费接种。具体接种计划应根据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制定,建议高危人群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完成免疫程序。接种前应如实告知健康状况,由专业医师评估适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