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驱虫药包括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等,具体用药需根据寄生虫类型及患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药物针对的寄生虫种类和适用人群存在差异,盲目用药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1、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等肠道线虫感染均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能量耗竭而死亡。该药适用于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但妊娠期妇女、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腹痛等轻微胃肠道反应。
2、甲苯咪唑
甲苯咪唑对蛔虫、蛲虫的驱除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儿童蛲虫感染。它能不可逆地抑制寄生虫的微管蛋白合成,使虫体无法摄取养分。该药服用时需充分咀嚼或碾碎,以增强药效。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患者使用前应评估身体状况,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
3、左旋咪唑
左旋咪唑除驱除蛔虫、钩虫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该药通过麻痹虫体肌肉使其随肠蠕动排出体外。适用于免疫力低下合并寄生虫感染的患者,但癫痫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需注意该药可能引起流感样症状,用药期间应避免高空作业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
选择驱虫药物前应通过粪便检查明确寄生虫种类,儿童需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用药期间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家庭成员有感染者建议同步治疗。出现严重腹痛、皮疹或呼吸困难等异常反应时需立即停药就医。驱虫治疗后2-4周应复查确认疗效,必要时进行第二疗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