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动脉夹层可能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外伤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结缔组织病或其他血管病变相关。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壁长期承受过高压力,造成肠系膜动脉内膜损伤。血液从内膜破口进入血管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逐步扩展,引发持续性腹痛或突发撕裂样疼痛。
2、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血管壁弹性减弱,斑块破裂后易诱发夹层。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管脆性增加会进一步加剧夹层风险,可能伴随血便或肠缺血表现。
3、外伤
腹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力作用时,可能直接损伤肠系膜动脉血管壁。此类情况多见于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伤,可能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需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损伤范围。
4、其他因素
马凡综合征、大动脉炎等结缔组织病可造成血管结构异常,此类患者可能伴有皮肤弹性过度、关节松弛等全身表现,血管壁中层囊性坏死会显著增加夹层发生概率。
若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且伴随血压波动,应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通过增强CT、血管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医生会根据夹层范围选择降压、抗凝或介入支架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日常需严格监测血压并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