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常见于婴幼儿。该病多因肠道蠕动节律紊乱或局部器质性病变导致,如肠道感染、息肉等,需及时处理以避免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婴幼儿是肠套叠的高发人群,可能与肠道发育不完善有关。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腹部包块及呕吐,发病初期易被误诊为普通肠胃炎。诊断主要依赖超声检查或X线空气灌肠,其中超声能清晰显示套叠肠管的“同心圆”征象。治疗手段根据病情轻重选择,病程早期可采用空气或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成功率可达90%以上;若发生肠坏死或灌肠复位失败,则需紧急开腹手术。近年来腹腔镜微创手术也逐步应用于临床。
家长发现婴幼儿出现阵发性哭闹、血便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日常护理需注意科学喂养,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结构。气候骤变时做好腹部保暖,出现腹泻等肠道疾病应及时治疗,有助于预防肠套叠发生。该病早期诊治预后良好,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腹膜炎等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