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腰蛇病是带状疱疹的俗称,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和疼痛。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可能重新激活,导致皮肤和神经损伤。典型症状包括灼热感、刺痛和皮疹,通常出现在腰部或胸背部。
1、疾病定义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初次感染该病毒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会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沿神经轴突到达皮肤,引发特征性皮损。
2、发病机制
病毒再激活与年龄增长、压力、慢性病或免疫抑制状态密切相关。病毒在神经内复制会导致神经炎性损伤,这是产生剧烈神经痛的主要原因。皮肤损害通常单侧分布,不超过身体中线。
3、典型症状
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灼热、刺痛或瘙痒,约1-3天后出现红斑和簇集性水疱。部分患者会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老年患者易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4、治疗方案
急性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疼痛管理可选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严重者可考虑神经阻滞治疗。局部护理需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预防继发感染。
5、预防措施
5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接受放化疗患者应遵医嘱预防性用药。
出现沿神经走向的带状皮疹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早期规范治疗可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治疗期间应避免抓挠水疱,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愈后患者仍要注意增强体质,防止病毒再次激活引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