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跟腱长度通常可通过触诊体表标记法、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具体需根据测量目的选择合适的方式。以下是常见的测量方法:
1、触诊体表标记法
受测者取俯卧位,足部自然下垂。操作者通过触诊确定腓肠肌与跟腱的交界处(通常在跟腱近端可触及肌肉与肌腱的移行区),并在皮肤表面标记该点。随后定位跟骨结节(足跟骨性凸起处)作为跟腱远端附着点,使用软尺测量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所得数值即为跟腱长度。此方法简便但可能存在皮肤移动导致的误差。
2、超声测量法
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沿跟腱纵轴扫描,清晰显示跟腱全貌。测量起点为腓肠肌内侧头与比目鱼肌肌腱汇合处,终点为跟骨结节上方的跟腱止点。超声可精确显示肌腱内部结构,误差小于1毫米,适用于科研或精准医疗需求。
3、MRI测量法
通过矢状位磁共振成像扫描,利用工作站测量工具从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腱联合处至跟骨附着点的三维路径长度。此方法能排除软组织干扰,准确反映肌腱真实长度,常用于术前规划或生物力学研究,但成本较高且不适用于常规筛查。
测量时需保持踝关节中立位,避免因足部屈伸改变跟腱张力。普通人群自查可采用触诊法初步评估,但医学诊断或科研建议选择影像学测量。若发现双侧跟腱长度差异超过1厘米或伴有疼痛、活动受限,应及时就诊骨科或运动医学科排查跟腱挛缩、断裂等病变。